家乡习俗作文(集锦15篇)

更新时间:2025-08-11 14:28:33
家乡习俗作文(集锦15篇)

在日常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,大家都写过作文,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,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,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。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习俗作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家乡习俗作文1

千里不一样风,万里不一样俗。在新春里,美丽的家乡一陆丰,也是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。

在美丽的家乡提前准备过年时,家家到几十里置办年货,要提前准备吃的、喝的、穿的、用的,号在新春凸显春回大地的气候。

腊月二十八就刚开始清扫了,家家都忙得乐不可支。将废弃物、尘土扫掉后,就把买的吃的摆上菜,让客人和亲人吃。在这一天,早已逐渐会出现客人来做客了,不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居亲朋好友,不论是千里间隔的盆友,都是会赶到做客。

除夕真热闹,家家赶做年菜,四处是海产品与酒食的香气。老老少少都穿上衣裳,门口贴上红彤彤春联。正月夜家里灯火通宵,爆竹声日夜不断。这一夜,在城市广场上汇演潮剧,会出现很多人前去收看。值得一提的.是,在城市广场上还会有些人在赌鱼虾蟹,隔三差五连小朋友也会拿着十块、五块前去去赌一赌,由于新年高兴。此刻,绝大多数店面早已闭店,由于都去听戏了。

正月初一与除夕夜迥然不同。这一天,大大家都会家里看看视频哪些的,仅有小孩子有时候去找个朋友一起玩。

到了元宵节,有个高潮迭起,许多人纷纷涌向自己的朋友家,三五成群的来到自己的朋友家拜年,小朋友们都目不暇接,口中不断地说着春节喜事等吉言,接着又不断地收大红包,到中午时就会有舞狮表演继续进户,舞狮表演象征吉祥如意,寓意好运来临,大家都非常愿意自己进入自己的家中。

一眨眼,新春就需要过去了。在正月十七以往,故乡的新春也即使过去了。学员们该去上学,大大家又去仍旧工作中了。新春过去了,孩子放鞭炮,散散的客人来客人,大家都舍不得新春过去。

家乡习俗作文2

节日,这是月月有,年年过的,只是各民族各有庆祝的方式。过春节,江苏人重年糕,北京人重饺子,我们广西壮族重粽子。听姥姥说,我们壮人过年要全家一起吃粽子,热热闹闹的才好,可惜那快成为过去了,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,大家忙了,很少能聚在一起。啊!想起姥姥、姥爷亲手包的粽子,那个香啊,口水都流出来了!……

我的家乡在广西,广西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民族,其中就有壮族,我就是壮族人.民俗,这个词语从人一出生开始就一直伴随在身边,我们总生活在民俗中。

节日,这是月月有,年年过的,只是各民族各有庆祝的'方式。过春节,江苏人重年糕,北京人重饺子,我们广西壮族重粽子。听姥姥说,我们壮人过年要全家一起吃粽子,热热闹闹的才好,可惜那快成为过去了,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,大家忙了,很少能聚在一起。啊!想起姥姥、姥爷亲手包的粽子,那个香啊,口水都流出来了!

春节时,东兰县孩子们大年初一起床后就要爬柱子,边爬边念,“长如竹笋,高如大树。”别的地方的孩子,有的是爬芭蕉树。大家都希望我们快点长大呢!

端午时,汉族划龙舟,壮族则是采药。因为听说这天采药,药效最好。百草煮药水,浴身,能消除百病。在我的出生地――靖西县,将南瓜、李果、芭蕉,玉米送进深山喂猴,构造了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世界,还制猴形玩具给小孩玩。呵!我也想要去采药,去喂猴,可大人说山路不好走,又危险,不让去,结果没去成。

以前,我们壮族还有一个民俗,就是自觉修路,集资造渡船,方便行人,这被称为“阴功路”、“阴功船”,可不知为什么,现在已经很少见了。

你看,壮民民俗多有趣,在我看来,他们都传承了民族文化特色。

家乡习俗作文3

我的家乡在衢州常山,每年的正月里,都会举行舞龙灯活动。龙灯的种类真多:有用布缝的布龙、竹子扎的竹龙、稻草编的草龙,五颜六色,十分好看。

我最喜欢板凳龙了,爸爸告诉我板凳龙的板凳是由一个村的每家每户出一块板凳,串联而成游动的龙灯,板与板之间用一木棍相连,每一个木棍有一人拿着,每条板凳上都扎着花灯,花灯上都画了自己喜欢的花草、树、鸟等图案。到了夜晚,花灯内点燃烛光,在田野、在山间、在小巷上行走,一个村几十户人家,那板凳龙可长了,跑起来的'时候场面更是壮观。

舞板凳龙最高潮要数盘龙表演了,盘龙一旦开始,鞭炮鼓乐齐鸣,龙头领先,龙身龙尾相随,呈圆形盘旋。盘旋的圈数一般为顺时针三圈、逆时针三圈。盘旋的速度随着鼓乐由慢到快,人们举着板凳,模仿着龙舞动时的姿态盘旋着,龙身越盘越紧,舞龙者的脚步也越来越快,到最后几乎是在狂奔了。如有舞者因为跟不上步伐摔了出去,按照家乡的说法,摔出去的人将交好运。

舞龙灯焕发着龙的精神,激发着人们团结、合作、向上、进取。我喜欢舞龙灯。

家乡习俗作文4

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,它与春节(正月初一)首尾相连。“除夕”中的“除”字是“去;易;交替”的意思,除夕的意思是“月穷岁尽”,人们都要除旧迎新,有旧岁至此而除,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。而此时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春节,接受传统教育的最佳时机。

这天晚上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:祭祀、吃年夜饭、守岁。

祭祀

即祭祖,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,春节也不例外。这时我们会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,是我国华人普遍采用的仪式,祭祖的'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,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。

这个传统活动对孩子来说非常有意义。这个活动,不仅能使孩子对自己的家族有所了解,还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长辈。

年夜饭

吃年夜饭,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。大年夜,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,阖家团聚,围坐桌旁,共吃团圆饭,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。

各式各样的年夜饭

年夜饭的名堂很多,南北各地不同,有饺子、馄饨、长面、元宵等,而且各有讲究。

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,是取新旧交替“更岁交子”的意思。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,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“新年大发财,元宝滚进来”之意。有的包饺子时,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,说是谁先吃着了,就能多挣钱。吃饺子的习俗,是从汉朝传下来的;

南方新年有吃馄饨习俗,是取其开初之意。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,盘古开天辟地,才有了宇宙四方;

长面,也叫长寿面。新年吃面,是预祝寿长百年。

家乡习俗作文5

我的家乡在东北,东北的.春节和其他地域的风俗大多相同,比如春节期间人们都会吃饺子,贴对联,放鞭炮,挂灯笼……但是我想给你们介绍一个东北不同于其他地域的习俗——吃冻梨。

冻梨,又叫冻秋梨,是一种乌黑色的梨。冻梨一般是由花盖梨、秋白梨、白梨、尖巴梨冰冻而成。冻梨的做法很简单。首先要挑几个个头较大,汁水饱满的梨子洗干净,再把梨子放入冰箱冷冻层,冻硬。估计3小时以上吧,然后再把梨子拿出来解冻。然后再放进去冷冻,冷冻后再解冻。就这样来回冷冻解冻五六次, ……此处隐藏1851个字……连忙叫我们多吃点,然后又匆匆地到下一桌去和客人干杯了。

做寿时,主人家必须上两道菜:莆田卤面和海蛎汤。莆田卤面其实就是普通的面,但配上一些配料:蘑菇、肉、白菜等,就变得极其的美味。海蛎汤也非常不错,没有放什么味精却也能让人一碗接一碗的喝。这两道菜就好像酒席的象征一样。但其实每道菜都是家常菜,主人把我们当作家人,而并非简单的

客人。所以是再简单的菜肴,也能吃出浓浓的乡情、乡味。

做寿结束时,又是一阵散席的炮竹声。客人要和寿星说声“祝您老人家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啊……”然后感谢款待,寒暄几句也就走了。于是那几天鞭炮声此起彼伏,家家都在吃酒席,家家都在放鞭炮,好热闹!

客人不是为了蹭吃而来的。其实整个村子都像是一家人,做寿就像是为家人过生日一样。主人也是不收钱的。就是这样一个短暂而美好的仪式,有时办的比婚礼还盛大。

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——做寿。其实和过年也有点像——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开始,转眼又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消逝了……

家乡习俗作文12

春节到了,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,下面让我来讲一下我们家乡的习俗吧!

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,春节来临之时,家家户户都贴春联,挂灯笼,准备迎接新的一年。春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饺子,想起饺子那美味的味道就会不由自主的流口水。

大年三十的早上,我们一家出去买面粉,买完面粉后就开始包饺子了。首先把面粉倒入盆子里,再倒入水,接着再揉搓成面团,再用保鲜膜盖上醒一会儿。在群面的过程中,我们开始剁肉末,剁菜末,再把剁好的肉放入碗里,放入香油,生抽,老抽,盐,十三香,搅拌均匀。

一切准备就绪,可以包饺子了妈妈和婶婶擀饺子皮,其他人包饺子。首先,拿一块饺子皮放在手心,接着夹起一块不大不小的肉末,用手指沾一点水抹在饺子皮的边上最后把饺子皮合起来,两边一捏就包好一个饺子了。这个像金元宝一样的饺子,有很多寓意呢!饺子又名交子或娇耳,有着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.寓意,也有平安团圆,早日归来的寓意。

这就是我们家乡春节的习俗,你们那里有什么特别的春节习俗呢?跟我一起分享吧!

家乡习俗作文13

放鞭炮,过年必不可少的风俗之一,这也是我们小孩喜欢过年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相传在很久以前,有一只叫“年”的猛兽 ,每年在除夕的晚上便会出来祸害百姓 。为了吓退这“年”,人们想尽办法,最后聪明的人们发现它怕响声。于是人们就在家门口放鞭炮赶走了 “年”这只猛兽……可如今,驱赶年兽的这个习俗被检测为污染环境陋习,并且还容易发生火灾,所以城里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。但这并不能阻挡我们对放鞭炮那颗炽热的心。每年过年,会有许多城里人回乡下过年,听呐!听到那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心情格外的喜悦与激动。

在众多鞭炮中,我最喜欢的不是火花四溅的仙女棒;不是古怪有趣的窜天猴;也不是五颜六色的小金鱼,而是那最平凡与廉价“划炮”。它呈小小的圆柱形,全身被红色的纸皮包裹着,一火密封物,一头裹着易划燃物,里面包着火药。划炮玩法也奇特十分,最普通的就是拿着易燃的一头直接在装划炮的盒子的砂纸上划,再扔,最后蒙耳朵后还是会听见砰的` 一声响。你是不知道我玩划炮时的那个激动呀!不知道是因擦火药的手法不熟练 ,还是划炮的质量欠佳,每次玩都不是那么顺畅,总要划几下才着,最后干脆一手拿火机,一手拿划炮直接点,哈哈!这下直接成点炮啦!点燃快速的放进空的易拉罐 ,砰的一声易拉罐跳个的老高啦!划炮虽小但它的威力不容小觑。这份快乐虽小却洋溢在我的心中。

“放鞭炮 ”喜庆的象征 。吃团圆饭放“大地红”、大年初一接财神也要放它、新人结婚也离不开它。“放鞭炮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、辞旧迎新的标志、喜庆心情的流露……

家乡习俗作文14

伴随着五彩缤纷的烟花、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,新年到了!只见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,家人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,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。

我的家乡在温州仙岩,要说起过年,我可知道有很多的习俗呢!

在年三十的晚上,家里在关门时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在门外放炮仗,温州这边叫“关门炮”,寓意着旧岁平安;年初一的凌晨,天还蒙蒙亮,人们就起床了,家家户户开门后第一件事就是放“百子炮”,在爆竹中,新的一年、新的一天开始了,这是“开门炮”,寓意着开门大吉。

掸尘,就是春节前的大扫除。这项习俗,我也非常喜欢。在阳光明媚的天气,就把平时许多不知道收在哪里的东西,都搬出来摆在门口,彻底的清洗。我就在当中跨过来跨过去,摸摸这个,碰碰那个,好奇迹了,妈妈把过年前的.年货都搬出来放在走廊里。我连忙把开心果、瓜子、芝麻糖、花生糖都摸一把放进口袋里。吃够了就帮妈妈递递拖把,洗洗抹布。在我们一家人的劳动下,家具、墙壁、地板都是干干净净的,然后贴上对联和倒着的“福”字,意味着福到。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,被灯光照的亮堂堂,一个热闹的新年就要到了!

我最喜欢的一项习俗就是捣年糕了。把做年糕的米磨成粉,然后把米粉放进蒸笼里蒸熟,变成了糕花,再放进石臼中用木槌捣均匀,并有了弹性,然后用长方形雕花模具印出一条条长方形带花纹的年糕,刷上一层油,一排排叠得高高的,年糕就做好了。温州方言成为“捣糖糕”。我特别喜欢去看别人捣年糕,大人刚做出来的年糕,冒着腾腾热气,白花花的,咬上一口,好香!久而久之,做年糕也就成了“年糕年糕年年高”的象征。

这些就是我家乡的一些重要习俗,请你有时间也来我的家乡做客,可我们一起分享家乡的辛福快乐吧!

家乡习俗作文15

“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春节将至,草木纷纷凋零,窗外的柚树早已光秃秃的,像一个孤苦老人站在那里,似乎冥想着什么,似乎在等着什么。

此时恰逢凛冬,枯黄的树挺立在园中,光秃秃的杆子上只有零星几片叶子,对比着身旁四季常青的香樟,真像个垂垂老矣的老人一样,然而春节常来的却总是热闹,喜悦,尽管冰天雪地,大街小巷仍就车水马龙,人来人往。

万物都在等待它的到来,湖里的鱼,土中的虫,空中南飞的大雁,每逢春节,小小的`屋檐下总是充满欢声笑语,包围着一个个温馨和睦的家。

寒冬里的春节从不缺席,清晨逛菜市场,随时可以看到早餐铺。最多,也最便宜的是羊肉汤,家家饭馆都卖。羊肉汤色香味俱全,品尝时须先喝汤再吃肉,味道甚好。抄手比羊肉汤略贵,是极美味的,薄薄的一层饺子皮里包着鲜嫩肥美的肉丸,滑,嫩,鲜,香,很好吃。要是再在鲜汤里加上一勺辣椒油,一捆细粉丝,一把白芝麻,入口便会让你张目结舌:这东西竟这么好吃!

论春节,最令人心动还是晚上放烟花的时刻,乌黑的天空中,绚丽多彩的烟花与黑暗中的明星在对话,五颜六色的大球重叠在一起,五彩斑斓,闪闪发光,天空也成了光的海洋,过了一会儿,又变成了颗颗宝石镶嵌在夜幕中,最后,渐渐变成一道星光瀑布慢慢地坠落下来,漂亮极了。

老家的春节还有着一个老北京的习俗。院子里洒满了芝麻秸儿,我们在上面踩的咯吱咯吱响,这叫“踩岁”,闹得筋疲力尽,睡前给大人请安,这是“辞岁”;大人们就要拿出钱给我们,这是“压岁”。

我想念家乡的春节。

《家乡习俗作文(集锦15篇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